香港的書店正從大街上消失,卻隱到鬧市中去了,出乎意料地變得更貼地、有趣、個性化、富生命力。本期我們尋訪的三爿小書店,有廁身齷齪觀塘工廈的小清新「夕拾 X 閒社」,在花墟之內、補習社之間掀起歷史風雲的「閱讀時代」,上環斜路之上老榕蔭下英雄雲集的「見山書店」。
一爿小書店就是每人心裏的理想書房:三壁環書,窗外進光,倚在窗邊讀書,跟綠葉一起呼吸陽光。連鎖書店裏難得有窗有光,讀者見到的只有僱員,他們的角色是收款。小書店裏,讀者見到的是故事:店長的故事、開業的故事、選書的故事、聚友的故事……我們將翻開三本小書給你講三個故事,希望你很快走進故事裏,成為書的一部分。
夕拾 X 閒社
朝夕勞碌之間,築一個暖心書窩
文:馮曉琳
上月上映的一齣日本電影,戲中的文青男主角愛書,但投入職場後,書都封塵了,日夜營役後,殘餘的精力僅夠他在深宵玩玩手機遊戲。電影票房大賣,觀眾對那份身心都被生活磨蝕的頹唐尤其有共鳴。人人皆知讀書好,惟下班後、週末間,幾多人還有心力拾起書本細讀?
偏在全港最繁忙的地區之一,在一片黑壓壓的工厦密林之間,Sharon 獨自在樓高十四層的樹冠上築了這個小書窩,不只賣書,更要給香港人一片喘息的空間。「店一分為二:『閒社』是共享空間,沒有劃位,人們可以隨意躺坐,平日晚上和週末會辦活動,茶道、花藝、靜觀、頌鉢,療癒身心靈。『夕拾』是書店,近玄關位置,這樣挺好的,人人進入這個空間時,都必須經過書堆,有些下班來做活動、買手作的人,平日不太看書,現在多了和書本接觸的機會。活動不一定和書本有關,最重要是靈活、多元化,讓書接觸不同的人。」
走進書間,發掘更廣闊天地
環視四周,新書展示在中間長桌上,二手書置了左右數架。「店裏的書新舊並置,來書店尋寶是很有趣的,有時尋到絕版書更開心。」店中也備不同類型讀物,繪本和史書、流行和經典、本地出版和海外進口書等,散見桌上、架上,無論你是誰,無論你的生活有多擁擠,都必可在書本中發掘更廣闊的天地——只要你願意。「我倒不太介意人們『打書釘』,也從不給客人壓力。有些人想擁有一本,回家細嚼收藏,有些人翻過幾頁,當下吸收便可,都不要緊;我反而怕那些不願意脫鞋進來的人,他們怕麻煩,一味着我拿書出來,就在門外付錢、離去。我覺得好可惜呀,這樣他就錯過接觸其他書的機會了。」雖然 Sharon 說脫鞋進店的設定以衞生為由,但這使人進來時有種擺脫塵俗、放下戒懼的感覺,彷彿在說:「在這裏,你可以自在安心地窩着。」
人來人往,書窩中互送温暖
一般在書店,翻書、選書、排隊、付錢,流水作業;在「夕拾 X 閒社」,交易顯然不是最重要,交流才是。「這裏有部『書券扭蛋機』,有心人可以向我們購買從20 至 100元不等的書券,放進扭蛋機;來店的學生只要出示學生證,每月可抽一次書券,用來在店裏買書。我們會請捐贈者在書券背面留下聯絡方法,並寫上鼓勵字句,送給學生。曾有同學和捐贈書券的客人成了筆友,後來更在書店相約見面,談讀書和人生。本來只希望鼓勵學生多多閱讀,竟成了跨世代的交友平台,這是意想不到的。」書券扭蛋機現時「收支平衡」,全是客人自發的心意,書窩中互送温暖。「有些客人捐贈書券,沒留名姓;我在社交平台招人來寫鼓勵字句,真的有同學上來幫忙,整個下午,一張一張字條寫下去。」問 Sharon 最深刻的一次互動,她說是一位中年的女客人,讀着一本關於反修例事件的書,默默流淚,彼此交換一個眼神。陪伴,其實不用多話。「書店是一個空間,書本是一個空間,能讓她釋放情緒,就很好了。」開業不過一年,但相信各路客人已充分回應 Sharon 當初的心意了。
保持靈活,同時堅守信念
一年來風雨未止,枝椏上的書窩不無影響。時代風雲變色,守着小店非易事,就連鄰近裕民坊也整個拆卸重建,各鳥獸散。店主說會提醒自己保持靈活,應對變化。「我從不抗拒搬遷,書架是用紅酒箱搭建的,隨時裝卸。傢俬是二手,在附近購的。要是到了別的社區,就認識該區文化,連結區內的人。過往認識『夕拾 X閒社』會再來的,然後交新朋友。」實體書店將社區連結,甚至超於一個社區。環境雖會變改,但內心是八風不侵。「有『信念』很重要,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,未必要一下子令不看書的人買書。但播下文字的種子是實質、長期,而且是自己認同的事。」Sharon 大抵是隻姿態輕盈的鳥,朝夕撿拾滲着花香的書頁,為大城中奔波勞碌的人,築一個靜心、暖心的窩。
夕拾 X 閒社
觀塘駿業街 60 號駿運工業大廈 14A
15 分鐘步行可達的就近中學:
- 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
-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(協和)